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年度工作报告(2023年)
2023年,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不断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着力加强党建工作,引领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,为把我校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。
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校学术委员会”)、中山大学文理工医科学术分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各学术分委员会”)、中山大学各学部(经济与管理学部、人文学部、社会科学学部、理学部、工学部、信息学部、医学部)学术委员会,以及学院、直属系、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各单位学术委员会”)依照教育部《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》(教育部令第35号)《中山大学章程》《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(2022年修正)》《中山大学学部暂行办法》的要求,围绕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要求,切实有效地履行职责,统筹行使对学校、学部、院系(附属医院)学术事务的咨询、审议、评定和决策等职权,在学校学术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,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,有力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。2023年,校学术委员会及人文社科、理科、工科、医科学术分委员会、各学部(经济与管理学部、人文学部、社会科学学部、理学部、工学部、信息学部、医学部)学术委员会共召开会议80次,审议议题136项。现将履职情况总结如下:
一、校学术委员会履职情况
校学术委员会2023年共召开全体委员会议2次,通讯评议会议2次。对学院新建、调整、更名等事宜进行了审议、咨询,在学校重大学术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主要审议新建柔性电子(未来技术)学院,审议2022年学术委员会工作报告,审议创业学院调整挂靠单位、岭南(大学)学院变更名称,审议确定迈伦斯科尔斯为中山大学名誉教授岗位人选等。
二、各学术分委员会/学部学术委员会履职情况
2023年,各学术分委员会/学部学术委员会共召开会议76次(全体委员会议37次,通讯评议会议39次)。
(一)各学术分委员会
理科学术分委员会:召开通讯评议会议2次,审议学院学术委员会调整的申请等。
工科学术分委员会:召开通讯评议会议2次,审议学院学术委员会组建和调整的申请等。
医科学术分委员会:召开通讯评议会议4次,审议学院/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调整的申请;审核与新冠疫情相关的科研论文28篇等。
(二)各学部学术委员会
经济与管理学部学术委员会:召开会议10次(6次全体委员会议,4次通讯评议会议),审议并同意商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的申请、设立中山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,审议2022学年教师职务聘任评审、专职研究人员(含博士后)转聘评审、引进人才、教师聘期考核申请,审议逸仙学者计划申请等;审核与新冠疫情相关的科研论文1篇等。
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:召开11次会议(5次全体委员会议,6次通讯评议会议)。审议院系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和调整;开展教师的引进、考核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推荐评议,审议逸仙学者计划杰出学者、优秀学者、新锐学者岗位院系推荐人选等。
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:召开8次会议(7次全体委员会议,1次通讯评议会议)。评议引进人才、职务聘任、聘期考核及引进人才阶段性考核、专职研究人员转聘、“逸仙学者”评议;评审2022年最能代表本学部学科建设成效的10部高水平专著与10篇高水平论文等。
理学部学术委员会:召开5次会议(3次全体委员会议,2次通讯评议会议)。审议学院学术委员会的调整;审核与新冠疫情相关的科研论文2篇;开展人才引进、考核、专职研究人员转聘、“逸仙学者”评议等。
工学部学术委员会:召开11次会议(9次全体委员会议,2次通讯评议会议)。审议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和调整;开展考核、人才引进、专职研究人员转聘、“逸仙学者”评议等。
信息学部学术委员会:召开8次会议(6次全体委员会议,2次通讯评议会议)。审议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和调整;开展教师的引进、考核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推荐评议等。
医学部学术委员会:召开15次会议(1次全体委员会议,14次通讯评议会议。审议医学部建设与发展规划,7家医学部组成单位学术委员会换届/调整,审核与新冠疫情相关的科研论文53篇;负责指导落实医科高素质教师及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任务等。
三、各单位学术委员会履职情况
各单位学术委员会统筹行使本单位学术事务的咨询、审议、评定和决策等职权,组织学院、直属系教师的引进、考核、聘任等评议工作,积极助力本单位“双一流”建设,切实促进学科发展,在学科建设、学术评价、学术发展等事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2023年,各学院、直属系、附属医院学术委员会严格按照《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(2022年修正)》履职尽责,进一步规范日常工作流程,接受校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。
主要议题包括: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本单位的学科发展现状,审议本单位学科发展规划;组织本单位教师的引进、考核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、岗位聘用、延迟退休等评议工作,提出审议或推荐意见;审议校内人才培养计划推荐人选的学术水平,例如,开展“逸仙学者”岗位学院推荐人选评审,预聘长聘教研系列职位申请评审,教师职务聘任人选评审推荐等工作;审议向学校推荐参评的各类教学、科学研究成果奖励项目(人选)的学术评价,例如推荐中国科协奖励评价专家等。
